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是西北唯一一家集教学、科研、创作于一体的雕塑专业单位,是西安美术学院建系最早的的教学部门之一。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雕塑系始终坚持立足西北、放眼全球,注重吸取周秦汉唐传统雕塑艺术精粹,继承和发展东方造型艺术美学精神与思想,同时关注当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构建既具民族文化特色,又具时代感的教学体系。
雕塑系历史较为悠久,著名雕塑家林士岳先生、徐人伯先生与陈天先生,作为首批教员曾任教于雕塑系,其中陈天先生曾作为中央美院旅法归国的著名雕塑家滑田友的助手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浮雕的创作与制作工作。五十年代,毕业留校后曾任西安美院院长的陈启南教授,以及马改户教授和张叔瀛教授等于六十年代末作为专家组成员赴西藏参与创作“农奴愤”的大型群雕创作。张叔瀛教授曾于七十年代末作为毛主席遗体保护小组成员,出色完成了党和国家嘱托的工作,受到党中央的表彰。陈启南教授和马改户教授同期也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的群雕创作活动。他们为雕塑人才培养和雕塑艺术事业发展,特别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的民族化雕塑艺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马改户教授的《丝绸之路》、陈启南教授的《诗魂》和邢永川教授的《杨虎城》等作品都强烈地体现了东方雕塑表现语言的独特魅力。做为雕塑系的创建者,老一辈雕塑家们共同奠定了雕塑系发展的坚实的学术基础,
建系半个多世纪以来,雕塑系培养的专业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以及许多国家和地区。他们以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艺术思想与专业技能影响和服务于全社会,并产生了多位在全国影响卓著、成绩斐然的知名雕塑家,如曾任甘肃麦积山石窟研究所所长并创作了著名雕塑作品《瑞雪》的孙纪元;在敦煌石窟工作数十年之久,曾创作出著名作品《黄河母亲》的何鄂;以及在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上连续获得雕塑银奖的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陈云岗等,他们的艺术成就充分体现了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的实力与水平。
雕塑系在积累60余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其教学方向与课程特色明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强化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深入学习与了解,体悟中国优秀传统雕塑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二、关注当代艺术思潮与审美时尚的变化,将传统文脉作为艺术灵魂之一,深植于当代雕塑创作当中,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当代艺术表现语言;三、结合时代需求,加强公共艺术与环境、城市雕塑与新材料等新学科、新理念的研究与推广,积极拓展学科内涵。在教学中,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学生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并且重视引导学生对雕塑表现语言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坚持严谨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有效吸取中国优秀传统雕塑艺术精华,并能够结合当代艺术发展趋势,在继承传统民族艺术的基础上,注重研究雕塑的当代性表现形态,以及雕塑艺术在当代文化语言中拓展的可能性。在教学方式上主张研讨式的灵活教学与严格的课业要求相结合,遵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创造潜能。从而培养暨有深厚传统文化知识与学养,又具备当代艺术创作前沿思维的专门人才。
雕塑系雕塑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是我院美术学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及教学单位之一。现任系主任为王志刚教授,全系共有专业教师15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设立有一个专业基础教研室和三个专业特色工作室,实行低年级“宽口径”基础学习与高年级专业工作室研修相结合的两段式教学模式,学制为五年。
雕塑系坚持以创作带动教学,近年来,先后在各类全国性美展以及全国各地的各类国际性雕塑大展大赛活动中,有百余人入选与获奖,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雕塑系师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城市文化建设,创作了大批城市雕塑作品,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著名的有:西安丝绸之路大型组雕、大雁塔北广场唐代精英人物组雕、芙蓉园唐代诗魂大型组雕、咸阳秦始皇—千古雄风大型组雕、大雁塔南广场玄奘法师、张骞出使西域雕塑,兰州绿色希望广场以及黄河鸟岛主题雕塑等。还有相当多的作品被永久陈列在北京、长春、福州、上海、青岛等城市的国际雕塑公园中,在提升城市环境品位,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凸现了雕塑系雄厚的专业实力。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雕塑系广大师生,积极遵循学院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认真落实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为了进一步将西北地区最有成就、最具历史的雕塑专业办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人才摇篮而努力。
系主任:王志刚 系副书记:张耀 系副主任:陈晓春
系办公室主任:杨剑 系辅导员:刘俊莉 系教学秘书:陈丽娟